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8篇
  1篇
综合类   56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4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筛选出对温室白粉虱高效的农药复配组合,本试验选择9种杀虫单剂对田间采集的温室白粉虱进行了毒力测定,并利用共毒因子和共毒系数对氟吡呋喃酮与8种杀虫剂复配组合的联合毒力进行评价,同时对筛选出的药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杀虫单剂毒力测定中,LC50最低的为鱼藤酮,最高的为螺虫乙酯,48 h LC50分别为0.43μg/mL和78.59μg/mL;毒力大小顺序为鱼藤酮>氟啶虫胺腈>除虫菊素>苦参·印楝素>d-柠檬烯>氟吡呋喃酮>啶虫脒>高效氯氰菊酯>螺虫乙酯。共毒系数大于120的复配组合为氟吡呋喃酮与d-柠檬烯5∶1、氟吡呋喃酮与苦参·印楝素1∶2和1∶5,共毒系数分别为268.31、247.80和241.46,LC50分别为5.76、4.51μg/mL和4.34μg/mL。氟吡呋喃酮与d-柠檬烯5∶1复配增效作用明显,为最佳配比。田间药效试验表明,10 d后,17%氟吡呋喃酮可溶液剂与1%苦参·印楝素乳油、5%d-柠檬烯可溶液剂复配对温室白粉虱的防效达到83.5%~83...  相似文献   
2.
为比较B型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分别取食烟草后对烟草生长特性的影响,明确2种粉虱取食诱导的烟草防御反应的差异和时间效应,探讨B型烟粉虱诱导的烟草防御反应在竞争取代温室白粉虱中的作用,采用直尺测量和烘箱烘干称重的方法,研究比较B型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分别取食烟草不同时间后对烟草自身生长指标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在诱导寄主防御的虫口密度下,B型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分别取食烟草不同时间后对烟草自身生长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且具有时间效应。与对照烟草相比,B型烟粉虱取食烟草5天后对烟草生长没有明显的不利影响,但从取食10天开始出现显著不利影响,随着取食时间的延长对烟草的不利影响逐渐增加。烟粉虱取食15、20天后烟草株高分别降低了6.9、8.5 cm,平均节间距分别缩短了0.6、0.53 cm,叶片数量分别减少了2.1、2.6叶/株,系统叶叶面积明显增大,叶片变薄,单位面积干重分别降低了0.99、1.01 mg/cm2。温室白粉虱取食烟草不同时间后对烟草生长没有明显的不利影响。与温室白粉虱为害烟草后相比,B型烟粉虱为害烟草后产生了对烟草的特异性抑制反应,这可能与B型烟粉虱诱导烟草表达的特异性防御反应对自身资源的消耗有关。  相似文献   
3.
Summary Fourteen cultivars, one F1-hybrid and one half-wild type (Cind) of sweet pepper were tested on resistance to glasshouse whitefly. Several mutually significant levels of resistance were found. Most resistant appeared to be California Wonder, Severka M, Korál and Yolo Wonder. During the test sweet pepper plants were infested both with whiteflies and their parasite — Encarsia formosa, which caused the blackening of whitefly puparia. The blackened puparia are easily seen, enabling an easier and more rapid evaluation of the number of puparia present.  相似文献   
4.
温室蔬菜害虫的无公害治理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王国昌  王运兵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0):2196-2197
阐述了温室白粉虱、美洲斑潜蝇、菜蚜、根蛆和茶黄螨等温室蔬菜害虫的发生与为害,并提出了无公害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温室白粉虱取食广泛,寄主繁多,但它也有非嗜食植物。非嗜食植物对温室白粉虱可能有很好的控制作用。研究了4种植物的汁液对温室白粉虱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植物的汁液对温室白粉虱都有很好的控制作用,使温室白粉虱落卵量减少65%以上。非嗜食植物次生物质在温室白粉虱的控制中会有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根据 FAO 推荐的方法测定温室白粉虱的抗药性结果表明,溴氰菊酯对北京马连洼种群成虫羽化后第1,3,6,10,15,20天不同日龄成虫的毒力,随日龄增加而逐渐降低。LC_(50)为123.51~282.50μg/g,但差异不显著(P<0.05),平均186.63 μg/g.对田间自然混合日龄与饲养的不同日龄成虫的 LC_(50)之间亦无显著差异。成虫对药剂的敏感性明显低于若虫,但在不同和相同年份二种虫态的抗药性趋势是一致的。认为温室白粉虱抗药性监测,可采用田间混合日龄成虫代替饲养的不同日龄成虫或1日龄若虫进行监测则更为简便、快速.  相似文献   
7.
不同黏着剂黄板诱杀温室白粉虱效果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对比试验,生态粘虫板诱杀温室白粉虱效果较好。用黄色塑料板涂上机油、猪油或花生油作为替代品诱杀该虫也有良好的作用,试验原材料来源广,操作简便,防治温室白粉虱安全无毒无污染,黄板可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北京地区蜡蚧轮枝菌11个单孢分离菌株的菌落生长、产孢量、分生孢子萌发率以及对温室白粉虱2龄若虫致病性研究比较,结果表明:上述性状特别是产孢量,在11个菌株中均表现有显著差异,但孢子萌发率都较高,达94.01%~9897%(12h)。在同一菌株中这些性状有的表现出一致性,有的则不同。综合比较几种性状,筛选出B3/S1-SUb2和4号两个优良菌株,它们首先具有致病性高(对2龄粉虱若虫的致死率>95.76%,12d)、其次孢子萌发率高(94.24%和98.42%)、产孢量大(5.06和4.38×109抱子/皿)以及菌落生长速率快(3.13和3.00mm/d)的特性,具有实用价值,可为今后生物制剂的生产提供菌株。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25%噻虫胺&#183;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对温室白粉虱的防治效果,2013年以常用药剂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和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剂为药剂对照,在夏春秋甘蓝上测定了25%噻虫胺&#183;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2500倍液、2000倍液和1500倍液对温室白粉虱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试验剂量条件下,25%噻虫胺&#183;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对温室白粉虱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持效期长,对温室白粉虱的天敌种类和数量以及甘蓝生长等均无不良影响。其中,施用1500倍液防效最好,试验期内的防效始终>药剂对照,施药后第7 d防效为86.97%;施用2000倍液防效次之,除施药后第1 d外,其他时段的防效均>药剂对照且与施用1500倍液防效差异不显著。生产上推荐25%噻虫胺&#183;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施用浓度为2000~1500倍液,折合有效成分用量为93.75~112.5 g/hm2。  相似文献   
10.
Plant–virus interactions are affected by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that determine plant vulnerability to pathogens and the population dynamics of insect vectors. We hypothesize that drought enhances horizontal transmission by dampening the basal immunity of plants, which triggers symptom expression and vector manipulation. The potato yellow vein virus (PYVV) causes potato yellow vein disease (PYVD), a re-emerging epidemic of potato crops in South America, and is transmitted horizontally by the greenhouse whitefly (GWF), 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 (Hemiptera: Aleyrodidae), or vertically through infected seed tubers. We investigated the role of drought and temperature as modulators of PYVD symptom expression, plant immune response, and vector survival, development and host preference. We found that drought induced symptom expression, suppressed the salicylic acid pathway and increased PYVV replication. GWF survival was reduced on PYVV-infected hosts and development was slowest when they fed on plants with PYVD symptoms, which also triggered adults’ attraction to PYVV-infected plants. However, adults previously fed on infected plants showed the opposite effect, being more attracted to PYVV-free plants. We propose a theoretical model that explains the role of drought in modulating potato–PYVV–GWF interactions and provides new insights into plant–virus–vector coevolu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